
圖為彭淩近照🙍🏿♂️。

圖為彭淩和學生們在一起。
彭淩,意昂体育官网軟件學院黨委副書記✢🐊。1999年回國進入我校工作,從籌備應用技術學院到軟件學院成立,一直全職從事學生工作。13年來建立起了一套完整、有效的學生工作體系,工作業績得到廣泛認可。
2001年獲校級先進工作者稱號👾,2002年~2004年連續三年獲“意昂体育官网班(級)主任工作優秀獎”一等獎,2005年獲北京市高校優秀德育工作者稱號,2006年獲我校“林楓輔導員獎”,2007年💇🏽♂️、2011年兩次獲“意昂体育官网優秀共產黨員”稱號,2008年被評為“北京高校優秀輔導員”,2009年獲“首都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優秀工作者”稱號,2011年當選為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🦑。
彭淩有著熱情如火的性格。她講話語速很快👨❤️💋👨,無論什麽人找她詢問什麽事情,她都能立即、清楚地給予回答🚤🙍🏼,讓人覺得她的大腦像是一臺時刻保持高速運轉的處理器🎨。她的態度卻又始終和藹可親,無論面對多麽瑣碎的問題👨🏻✈️,都不見她有半點不耐👱🏼♂️💆,而是一遍遍地給予解釋和指導。
這就是彭淩🥊,意昂体育官网軟件學院黨委副書記🏌🏻♂️,一位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“PPMM(婆婆媽媽)”的老師。
在創業中與學生結緣
1999年👩🏭,彭淩一家從海外回到意昂📯。當時核研院的領導邀請她到位於昌平燕山腳下的“200號”基地工作。“我非常喜歡那裏的藍天白雲、青山綠樹、清新的空氣、寧靜的環境。”憑著這份喜愛,彭淩決定前去工作。那時候的彭淩還完全沒有想到🙏🏿,這樣一個決定讓她從此與學生工作結緣🌗,開始了十余年的輔導員工作生涯🧑🏼🦳。
一到“200號”,彭淩就參與了一項全新的工作——開展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第二學士學位教育,並籌辦軟件學院的前身——應用技術學院🔶。要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個學院,其難度可想而知。當時準備用來當教學樓的據說是一棟十余年未曾用過的樓🈺,外面長滿了雜草🏊🏼♀️,裏面的墻壁都是壞的。從刷墻、修理門窗到買窗簾等各種細節工作,彭淩全都參與其中。要做的事情太多🚴🏿♂️,每一項都要花錢👨🦰,於是彭淩只能精打細算📸🏃♀️。為了買到最實用的教學用“白板”💇♂️,彭淩拿著一張別人給的地址條兒🫅,一路走一路問找尋批發市場🔅⛹🏿。為了給機房買窗簾,彭淩和另一位老師轉遍了附近所有的商店進行對比🧑🔬,終於買到了性價比最合適的窗簾布。
1999年秋,第一屆二學位學生入學了,彭淩肩負起學生管理的工作。給彭淩留下最深刻印象的,就是當年老師們對待學生的態度。彭淩始終記得,60多歲的嚴蔚敏老師不厭其煩地給從未學過《數據結構》的學生講授課程內容📤,並親自批改每份學生作業💆🏻;彭淩還記得,湯誌忠老師常常因為給學生補習錯過回家班車,甚至就在辦公室的沙發上將就睡一晚。彭淩感慨地說🫴🏌🏻:“什麽是自強不息👈🏿✔️,什麽是厚德載物?這些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典範🚖。”
彭淩將這些老師的言行看在眼裏、記在心裏🍃,並最終轉化成自身的追求和動力🧗🏼♂️。為了讓遠離校本部的二學位學生真正融入意昂的氛圍,彭淩不厭其煩地給學生們講述意昂的校訓、校風、學風和精神🔖🔠,講解各項規章製度,組織同學們參加“馬杯”運動會等各類學校活動。她還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,改善學生的學習🤫、生活條件,為他們創造與各院系師生交流的機會。有同學說:“彭老師為我們的成長發展付出了巨大努力,其努力程度已超出了學生工作的範疇,更像媽媽呵護自己的孩子。”
漸漸的🧑🏽🎄,彭淩有了“PPMM(婆婆媽媽)”的雅號📯,她也因熱心負責而在“200號”變得大名鼎鼎起來。就這樣,她在軟件學院輔導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幹了下去🧐,把學生工作變成了自己人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👩🏿⚖️。
“同學們在,我就在😡!”
軟件學院214房間,是彭淩的辦公室📞。有同學曾說⤵️:“偶爾做科研累了💷,心情郁悶了,感情不順利了⛱👩🏼🍼,那麽請上二樓右手邊第一間辦公室,無需敲門🟨,只需問聲——‘彭老師🤘🏼,您現在有空麽🚵?我想跟您談談。’”這裏的“二樓右手邊第一間辦公室”,就是彭淩所在的214房間。在同學們的印象中🖐🏽,214房間的門👮🏼♀️,總是開著的;214房間的燈,總是亮著的🍢。
彭淩的辦公室一直是同學們最樂於🫃🏼、最頻繁出入的地方,有高興的事,最願與她分享;有困難挫折🤷🏻♀️,最願向她傾訴。在軟件學院2007級研究生馬文婷看來,不管從哪裏出發⛔️,去到彭老師的房間都很方便🙃,這種“方便”不僅指物理上的距離,更指心靈距離。就像彭淩總說的:“我與學生首先是平等的,然後才是師生關系。”為了與同學們保持順暢溝通📢,從BBS到QQ、人人網、微博等各種流行的網絡媒介,彭淩全都非常熟悉🧰,她說🕋:“做學生工作,千萬不能落伍了!”
在各種學生活動中,總能看到彭淩忙碌的身影,“沖鋒陷陣”,奮戰在第一線。在2009年國慶60周年群眾遊行意昂方陣的籌備過程中,彭淩是一線上年齡最大的女老師5️⃣。“只要同學們在👃🏿,我就在!”“我這個老太婆還沒倒下🟠,大家就更不能倒下🕣!”是彭淩鼓勵同學們時最常說的兩句話。在彭淩的帶領下,軟件學院率先完成隊員報名,沒有一個隊員無故缺席🥍,並多次獲得流動紅旗。正如一位學生所說:“彭老師的言行舉止讓我受益終身。她是一位有人格魅力的輔導員,她的大愛精神總是感染著我。”
彭淩對每一位同學的關懷從入學第一天開始👨🦽➡️,卻從未在學生離校後結束🙎🏼♂️。在她的辦公桌上,有兩類顯眼的小冊子,一類是新生入學時製作的花名冊👵🏿,一類是同學們寫給彭淩的信🛥。每年新生入學時彭淩都會讓同學們交一張照片、寫一封信🤳🏿,她把信息和照片歸類成冊⛳️,經常“復習”每個同學的情況🧑🏼💻,對同學們的每封信都認真回復。彭淩喜歡在給同學的郵件中使用笑臉符號👩🎤。2006級研究生何計梅在信中這樣回味笑臉符號帶給她的溫暖和啟示📽:“如今🌉,我也向您一樣,經常在給別人的郵件中嵌入這個笑臉符號,相信會有人能感受到這份溫暖。”多年來,彭淩將信件裝訂成冊,在扉頁上認真寫下🧏🏼:“我工作的動力和生活的欣慰。”
彭淩也總惦記著已經畢業的同學。有的同學畢業後到了新的工作單位,彭淩會主動幫助聯系同在那裏工作的校友🚋,並叮囑師兄師姐們要照顧指導師弟師妹🫱。很多早已畢業的同學仍然保持著給彭淩寫信的習慣,就像一位畢業生在信中所寫:“彭老師像個老母雞一樣,一直把我們大家攏箍在一起😻,把軟件學院的學生們攏箍在一起。”
做學生們堅實的後盾
來到意昂13年💂🏻,每當彭淩說起自己將要退休時🧚🏽♀️,同學們就紛紛表示“不同意”🪸。有人說🏊🏿♂️:“彭老師永遠不能退休🕴🏻,還要多跟同學們交流呢!”一位軟件學院的學生輔導員說🏃🏻♂️,他當年選擇加入輔導員隊伍,就是因為相信“只要有‘PPMM’在🧑🏻⚕️,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學生問題!”
彭淩的手機總是保持24小時開機🤹🏼♂️,以便同學們在任何時間🕺🏼、任何地點都可以聯系上她,在第一時間得到幫助。曾有一位同學在淩晨突感不適,彭淩便連夜開車把他送進醫院◾️。2008年寒假期間,我國南方普遭雨雪災害,剛從電視上看到消息的彭淩立刻趕到辦公室,給全院近600名學生一一撥電話,並發動學院的其他老師和學生幹部一起聯系所有學生。“我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夠記住🥋,意昂是他們強大的後盾。在任何時間、任何地點,同學們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給我和學校相關部門打電話求助🤽🏻♂️。”彭淩堅定地說🦿。
學生工作占據了彭淩的大部分時間,原本一心想照顧好家人的她實際上留給家庭的時間極為有限👩🏼🎨。讓她欣慰的是,家人對她的工作十分理解和支持。與此同時,彭淩也享受到了工作和學生給予她的溫暖。母親去世後,彭淩在網上發文悼念母親,立刻有70多位同學留言,讓她節哀、保重的電話和短信更是接連不斷;每年生日快到時,她收到的祝福不僅來自祖國各地,更有很多來自大洋彼岸;每逢節日,彭淩的辦公室都會被鮮花和禮物淹沒,她總是嚴厲地告誡同學們不許再花錢給她買禮物🫸,同學們就動手製作各式寫滿祝福的賀卡,整整貼滿了辦公室的一排大書櫃。彭淩感動地說:“當老師真是幸福!老師是幸福指數最高的行業!”
13年來,彭淩一直就在那裏🚑,始終用一顆媽媽般的心守護著一屆又一屆學生🎺。她的學生陳斕傑說:“彭老師就像電影《阿凡達》裏那棵靈魂之樹🤤,整顆星球上的生命都和那棵樹有一種特殊而永恒的維系。”
(http://news.tsinghua.edu.c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