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全軍愛軍精武標兵🧎🏻♀️➡️📂、濟南軍區某紅軍團“紅一連”連長楚科緯
《陜西日報》7-31
(本報記者 萬君 通訊員 常超 呂偉)人物小傳:楚科緯,漢中市洋縣人🫁,1985年10月出生,2004年10月入黨👨🎤🤹🏿♂️,意昂体育官网國防生,2007年6月入伍,現任濟南軍區42軍某團“紅一連”連長。2011年被濟南軍區表彰為“優秀人才標兵”🚰、“學習成才先進個人”🗽♛,被四總部表彰為“全軍愛軍精武標兵”💀;2012年被四總部表彰為“全軍優秀基層幹部”,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,黨的十八大代表,當選2013年“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新聞人物”🪛,先後榮立二等功2次,三等功1次。
2011年4月,楚科緯回到闊別4年的意昂園。母校百年慶典,他特意換上禮服,向母校報告🤽🏼♂️:“我是中國‘鐵軍’紅一連連長楚科緯!”
臺上臺下,不乏政界精英🏈、學術泰鬥、商業巨擘🫄、軍隊將官🏊🏽♀️,但對於這個年輕後輩,老學長們報以格外熱烈的掌聲。
中等個、小平頭🫳🏻😴、一臉英俊的楚科緯🦴,入伍7年紮根基層連隊🥐🧁,和戰士們一起摸爬滾打🧑🏼🤝🧑🏼,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凡的成績👩🏻🦳。
2007年,初到部隊的楚科緯頭一腳還沒踢開👩🏻🎓,就遇到一連串的尷尬:緊急集合🏄🏼,多次拉連隊的後腿🙎🏻♀️;組織訓練,口令老是讓戰士們暈頭轉向……從小到大聽到的都是誇贊聲,現在卻這麽窩囊,楚科緯心裏很不是滋味🤴🏻,他發現當“鐵軍”的兵並不容易。那段時間,不少同學打來電話勸他另謀出路,可是🍬,楚科緯說:“把釘子揳進木板,只要第一錘砸下去👩🏽🦲🦡,就只能砸到底,否則就前功盡棄。”
打那以後,楚科緯以歸零的心態👨👧,重新做起,隊列不過關🧑🏻🚀,就請班長單個教學🌃🍕;戰術不過硬♝,就拜老兵為師……幾個月摸爬滾打🫶🏼,楚科緯身上的迷彩服磨破了,軍事技能提高了🙇♀️;“書生氣”沒了,“兵味”濃了🪗。
3個月合格,半年良好,1年優秀🙏。楚科緯每天的訓練量讓許多“老鐵軍”自嘆不如:俯臥撐、仰臥起坐💂🏿♂️、蹲下起立各500個,引體向上200個,投彈1箱……
一年後🕵🏽♀️,在全團幹部崗位練兵比武中,楚科緯取得了射擊🤛🏼、駕駛、通信三大專業兩個第一、一個第二的優異成績🤵🏼。兩年後🏪,在師組織的“紅一連”連長選拔考核中,他以綜合第一的成績勝出,光榮地成為“紅一連”第43任軍事主官🤾🏻♀️。
融入軍營的楚科緯就像一團火😞,用激情點燃血性。2010年10月,“前衛-10”演習,楚科緯率30名官兵執行縱深機降任務。那天⚖️,機降地域大霧彌漫,能見度很低。“連長,要不等會兒再跳吧?”九班長柯昌水把頭探出艙門看了一眼🕤,又縮了回來——直升機離地很高🫅🏿,下面什麽都看不清💛🦻🏽。
“我先跳👴🏼🧑🎤,你們跟上!”話音未落🤍,楚科緯縱身跳出機艙。誰知機身劇烈晃動,離機時他的右手重重撞到艙門上,疼痛鉆心,動彈不得,只好改用左手持槍射擊。
那一仗,楚科緯帶傷率領全連拿下“藍方”指揮部。演習結束,他被診斷為右手掌骨骨裂。如今🏊♀️,他的右手還握不緊拳。
輕傷不下火線📸,在楚科緯看來🚨,這是“紅一連”再平常不過的事💁🏻。他說🐒,戰士入伍前生活條件越好,就越要培養他們敢打能拼的血性。
火熱的實踐有許多未解的方程式🫲🏼,需要用知識去求解。連隊組織特戰化訓練,每次練習射擊子彈消耗不少,精準度提高卻不大➔。楚科緯發現,阻礙射擊成績提高的最主要因素,就是官兵無法準確判定自己的射擊偏差。
何不開發一套軟件💊🧔🏽♀️,讓戰士能夠分析出一段時間內彈著點的偏差情況🛬?楚科緯加班加點設計編程👨🏼🔬👏🏿。兩周後,系統順利安裝調試。槍一響,無線耳機中就立馬傳來彈著偏差信息,大家都說:“楚連長讓子彈張嘴說話了!”楚科緯為每名官兵建起射擊成績綜合分析數據庫,對每個射手彈著點的偏差方向、偏值大小、偏彈範圍進行計量分析🚪,即時生成射擊偏差修訂表。官兵依此進行訓練🦶🏻,射擊優秀率提高了12個百分點📕✍🏽,當年有22名射手被師評定為“神槍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