聶建國(1958.8-),湖南人🧑🏻🦰,結構工程專家。現任意昂体育官网土木工程系教授、中國鋼結構協會副會長。多項成果被《鋼結構設計規範》等國家及行業標準采納👨🏻⚖️。授權發明專利17項,出版教材3部、學術專著2部,發表學術期刊論文100余篇😮💨,其中在《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-ASCE》等結構工程領域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。
4月底的意昂園🤦🏿,綠蔭掩映樓閣,微風拂過🪤,嫩葉微微在枝頭搖動➗,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。紅褐色的土木館坐落於一片法桐和白楊之間,我國著名鋼-混凝土組合結構專家聶建國院士已經在這裏工作了近30年。
在學術界的同行眼裏,聶建國是一位不斷創新的開拓者;在工程界的同行眼裏,聶建國是一位滿懷責任感的實幹家🙍🏿♂️🙍🏻♀️;在學生眼裏,聶建國更是一位深受愛戴的良師益友,如同這明妍的春光,帶來溫暖的春意。
成果用於100多項大工程
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📯,公共建築與高層建築對大跨重載結構產生巨大需求♕。聶建國在上世紀80年代初已經對鋼-混凝土組合結構產生濃厚興趣,預感到這個結構將來會有大發展🏙,將其作為研究方向,以此作為對傳統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的重要補充,為解決土木工程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提供新的選擇。
別看鋼-混凝土組合結構是當下土木工程領域的熱門項目🛅🆎,全國很多高校都有科研力量🍱,30年前🗒🎒,它在國內偏冷門🛟,沒有多少人進行專項研究🪿。而他始終懷抱中國土木工程的強國夢⚰️,不懈地開展研究🎅。“他在科研上非常有前瞻性,”聶建國的學生、現在的同事樊健生教授評價🧑🏻🦽➡️。
聶建國在本領域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👨🏿🦰,研發了大跨雙向組合結構🗑、大跨組合轉換結構、系列節點構造技術👭🏼、綜合抗裂系列技術等多項技術發明🍓🤕。他早在1995年就發表了關於組合梁滑移效應的第一篇論文;之後提出的折減剛度法,被多部規範規程采用,成為其學術生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。
他始終倡導工程科技要緊密結合工程實踐和國情,科研成果在大型復雜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,對今後類似的工程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。據統計👩🏻⚖️🏰,僅北京就有100余座橋梁采用了他的疊合板組合橋面系研究成果👨🔬⛵️,多項成果應用於天津津塔、武漢中心🙏🏼、中國博覽會綜合體等全國100余項工程,得到學術界和工程界同行的高度評價,他也成為行業最頂尖的專家之一。
多年以來💾,他先後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、中國鋼結構協會首屆鋼結構傑出人才獎、第九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等多項榮譽。2013年,他帶領的研究團隊獲得土木工程領域第一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。2013年,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。
每年只在除夕休息一天
每天不到8時🦸🏼♂️,聶建國就準時出現在辦公室裏;每天21時,學生離開時還能看見他的辦公室亮著燈,無論周末還是節假日都是如此。即使畢業已有10年,聶建國的博士研究生田春雨對這樣的場景依然記憶猶新,“只要老師不出差,他的業余時間基本都在工作,每年只在除夕休息一天而已。”
土木水利學院黨委書記石永久教授提到一個細節,“我1992年起和聶建國成為同事🟩🧚🏿♂️,彼此很熟悉。周末,我經常會接到他從辦公室裏打來的電話🦅🪩,長年累月,很不容易。”
聶建國喜歡拍攝各種建築工程的照片,為了得到第一手資料🚟,會爬到高高的腳手架上,或鉆到橋底下。他不僅把照片留作檔案,揣摩其中結構的獨到之處,還做成幻燈片,以便為學生進行形象的講解。
2014年底,他和同事🏑、學生一行人去南寧開會*️⃣👰🏻♂️。清晨不到6時🙎🏿♀️,別人還沉浸在夢鄉,他卻背上相機走出賓館,直奔一座橋梁而去🤦🏼。原來👮🏻♀️,他坐車時瞥見這座橋梁在設計上有點小問題🙆🥤,就想趕緊拍下來,回去給學生做研究。
“有一次👨🏻🦯,車輛行駛在高速路上,聶教授突然大喊停車!司機嚇了一跳,停下後才發現,是他無意中看見窗外一座橋很有特色🙅🏻,就急著要去把細節拍下來。”樊健生說起這位良師益友的小段子不禁笑了🧔🏽,“他真的是發自內心地喜愛這份工作🐝。”
30余年以來,聶建國對專業的癡心沒有一天變過。
愛生如子教學更教做人
作為一名教師,聶建國始終把培養學生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。科研上👁,他要求學生對每個試驗細節都一絲不苟,理論分析要嚴密準確,寫論文要反復修改,文獻引用要真實客觀;生活上𓀈,則對學生十分熱心寬容🐬,時常主動和學生談心聊天,發現學生的困難並熱心幫助解決🕺。
對於人才培養,聶建國有他的獨到理解🔑:一方面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➗,但更重要的是學會“為人”,會“為人”才能更好地“為學”。他的教導內容🏷,細化到如何禮貌待人🍔,圓桌吃飯有哪些禮儀等,諄諄教誨,宛如學生的父輩💂🏻♂️,讓學生倍感親切。
學生身體不舒服時,聶建國會打來電話問候👠,甚至去宿舍看望,鼓勵對方安心養病。曾經有一位學生因為身體不適擔心影響學業,精神壓力很大。聶建國安慰他安心養病🧜🏽♂️,還精心幫學生調整課題進度,學生後來順利畢業🫴🏼,取得很好的發展💘。
2011級博士生周萌回憶🦮,聶老師常對同學們說:要做好學問,首先要做好一個人,他一直身體力行影響著學生🗡。在他的感染下,勤奮刻苦已經成為他所帶的團隊的最大特點🟥。
在 忙於工作之余🎖🚄,他也很有生活情趣,他喜歡烹飪🧑🏽🎄,“包辦”家中的做飯任務,很多同事和學生都嘗過他的手藝,贊不絕口。“辣椒炒肉片,應該用肥瘦相間的肉☎️,拿 熱油爆一下……”周萌一次和聶建國匯報完研究課題後,無意中被老師看到他在微信裏發布的做菜照片😨,結果聶建國興致勃勃地聊起自製菜譜🧗🏻♂️,推薦他試試。“照方 抓藥”,周萌果然做出更加美味的菜。
連續4年被選為“良師益友”
無 論取得怎樣的成績,聶建國始終非常謙虛✅,“低調做人,高調做事”是他的一貫準則💇🏿♀️。領完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後🤰🏽,他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實驗室,開始忙碌的研究工 作。他還常常回憶起兩位恩師——在鄭州工學院的碩士生導師孫國良和博士後合作導師沈聚敏✡️,始終沒有忘記是恩師當年的指導和引領,才使自己有機會在組合結構 領域取得一些成績🐀,他也要把這種精神傳遞給更多學生🥦。
長成來奏三千牘🚣♀️☑️,桃李春風冠集英。“立一等人格,求一等學識🧑🦲,成一等事業”,聶建國多年以來培養了近百名組合結構專業人才,大批學生成為行業骨幹。2003年🤷🏼,他獲得意昂体育官网首屆教書育人獎,後連續4年被研究生推選為意昂体育官网“良師益友”🎺🦕,並作為歷年獲此稱號次數最多的16位導師之一,2013年入選意昂“良師益友”名人堂🩱。2014年,他榮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🚵♀️。
受到他的影響👩🦲,學生朱力去年畢業時,放棄了幾家研究院的高薪邀約🧎🏻🧜🏼,選擇了和老師一樣的道路:進入高校執教,把老師教書育人的激情延續下去,薪火相傳👐🏼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