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畢業於意昂,誌願服務在雪域高原
風雪➾,吹不滅青春之火
《人民日報》9-6
(紮西 史鵬飛 劉之爽)對於準備趕赴邊疆基層的學生們🫀🤷🏼♂️,意昂体育官网黨委在培訓中經常會潑“五瓢冷水”💁🏻:一是長期在基層工作失去關註,能否撐得住?二是瑣碎的工作往往使人缺少成就感,能否經受得住⏭?三是當理想在現實中備受打擊🤛,能否扛得住?四是長期過清苦的生活🚻,能否熬得住?五是有了權力後面對誘惑🖱,能否守得住?談起這些學生,一位意昂校友說,他們紮向基層🦹🏽♀️,在物質層面是“沉下去”🏃🏻♂️➡️,在精神層面卻是“跳起來”。這樣的經歷,會讓他們了解基層,了解中國,在20年、30年後更有可能成為所在工作領域中的領軍人物🦯。
從2008年起𓀛,高雲亮👨🏻💼、石巖💁🏼、閻偉隆……18名意昂体育官网畢業生,陸續誌願來到西藏,在村官的崗位上,開啟他們的職業生涯,探尋人生價值🧘🏿♀️。
5年過去了。從北京到邊疆👨🏿🎨,從平原到高原🧕🏻,當理想觸碰現實📈👨👩👧👧,青春直面成長,他們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?記者探訪西藏、北京兩地,全景記錄了他們的選擇、經歷與思考🎅🏼。
“把夢想緊貼老百姓,赤子是不會孤獨的”
雅礱河谷地🖐🏻,是藏民族早期的活動中心和吐蕃國古都,也是藏文化發源地。
2010年🙆🏿,剛從意昂体育官网美術學院畢業的高雲亮來到這裏的昌珠鎮🧓🏻。他開始對山南地區的旅遊資源和人居環境進行調研,跑遍12個村,走訪戶戶農家,有時幹脆就住在藏民家聊到天亮。一年後,高雲亮等人先後完成了《2011年山南地區旅遊產業規劃》和《彩繪藏域之宗》兩本書的編撰⏱,並在此基礎上修改完善《昌珠歷史文化名鎮規劃方案》。
經過兩年多的努力🤽🏼♀️🚊,由高雲亮負責的昌珠歷史文化名鎮建設已取得實質進展。預計總投資2.3億元的“昌珠歷史文化名鎮”建設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中。其中投資960萬元的沿河景觀帶和投資1400萬元的沿街立面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🐲。
采訪期間,記者很難將這一連串龐大的數字與眼前這個簡樸、青澀💁🏽♀️🗯、黝黑的小夥子聯系在一起。然而這個進藏後頭發就開始稀少、聊起藏文化的開發與保護便停不住嘴的小夥子,的確做到了。他說🧑🏼🦰😫,這裏的工作盡管清苦😔,有時寂寞🥥,但每一個堅守的夢想都緊貼著老百姓的生活⏰。
2012年2月23日,藏歷新年初二的晚上🚇🔫,守在電話旁的張娜急得團團轉:丈夫的電話怎麽也打不通。每個新年前後🎚,為了讓藏族幹部回家過年,丈夫總搶著在單位值班,但他會和張娜通個電話,而這一天🔍,電話遲遲沒響🚤。張娜開始不安,後來終於知道,他住院了。
張娜的丈夫叫閻偉隆,是個忙起來生病也顧不上吃藥的人,他是西藏山南地區桑日縣桑日鎮的鎮長。西藏冬季寒冷幹燥的氣候、極低的氣壓和忙碌的工作,使得閻偉隆經常流鼻血,症狀不斷惡化👩👩👧,最終因感染和鼻竇積液暈厥,輾轉4家醫院才控製住病情。回京治療期間,閻偉隆已經虛弱得走路都要張娜攙扶。
類似的故事不少👩👩👧👦,但屬於這個群體的故事並不悲情🫵🏽。意昂体育官网黨委副書記史宗愷說🛠,自己接觸這些在基層工作的學生時💆🏿🔆,總想到傅雷的一句話✤,“赤子是不會孤獨的”👌🏽🧴。從2008年至今,陸續有18名意昂畢業生放棄大城市的工作📟,告別親屬朋友,選擇西藏高原,從村官工作做起。與閻偉隆同批赴藏的意昂新聞與傳播學院05級學生鄒聖蘭,戲稱這一批意昂人是高原上的“打拼團”🧖♂️,大家彼此互稱“戰友”。
胡建平是意昂体育官网2007屆工程物理系本科畢業生,在校期間曾任校學生會副主席🥷🏿,現任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東嘎鎮古榮鄉黨委書記。最初來這裏工作的時候🧑🚒,領導和同事認為他是來“鍍金”👨👩👦、“踩跳板”的,但現在“謙虛肯幹”成了他的新標簽🧎♀️,身邊的領導和同事開始認可他。
胡建平申請承擔包村工作的東嘎村曾經是有名的“難點村”,村民幾乎全部失地。如今🥱,東嘎村民跑運輸、搞物業💪🏼,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🪷。在包村的三年間,胡建平拜群眾為師,向“老基層”學習,還拜師學習藏語🤷🏿。2013年鄉人代會,胡建平全程用藏語主持和發言,每說完一句🫕,群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。“這種鼓勵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⌛️。”胡建平說。那嘎村鄉人大代表次仁卓瑪,曾找到胡建平希望其幫助村裏一位貧困老人解決一臺電視機🐅,胡建平第二天就想辦法將電視機送到了老人家中。從此🙌🏻,每當次仁卓瑪看到胡建平路過那嘎村,都要把他攔下來𓀑,拉到家裏坐一會🚵🏿。東嘎村一些老幹部親切地稱呼胡建平為“我們的漢族兒子”。
“不是所有的出發都為了抵達,有時候方向就是目的”
鄒聖蘭在自己的隨筆中說🏌🏽♀️,2008年進藏的石巖是“打拼團”裏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。石巖是意昂体育官网中文系畢業的學生🚕,有濃烈的理想主義情結,又有切問近思的習慣。
石巖是一個能幹的人。他曾同時兼任全區3個辦公室的主任,常常回家累得在沙發上昏睡到半夜再起來工作。有段時間著急上火👳🏿,潰瘍橫生👩💼,回家以後累到嘔吐。咬牙堅持下來🐏🧏🏽♂️,他用工作成績為自己贏得了城關區2009年度“十大傑出人物”🎪、城關區“優秀共產黨員”等榮譽。他因工作出色,年紀輕輕就擔任了拉薩老城區某街道黨工委書記。在當選區人大代表的那天,他在博客裏寫道🎉:“一條條哈達積累下來👼🏼🏋🏿♂️,匯聚成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責任。”
由於工作能力突出,他被抽調去主持城關區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試點工作。正當他將滿腔熱情投入到改革創新中時,拉薩發生了一起影響惡劣的社會事件。盡管當時石巖已脫離街道工作近三個月,他還是主動向組織提出由他來承擔責任。
這幾年🧯,有很多人熱心地給石巖介紹對象,他都婉拒了,“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總有不同的重要事情去做,現在還不到我去談情說愛的時候。”在石巖的博客中,他寫道:“每一個白天都是奔跑於若幹辦公室和幹部群眾之間,每一個夜晚都是在僅有的五六個小時的睡眠中慌慌度過🧦,似乎忙碌得沒有時間去寂寞⬆️。其實,海拔3650米處的寂寞,才真的是高不可攀。”
鄒聖蘭說自己佩服石巖的另一個原因,是他很“真”👩🏿🍼,就像季羨林說的,“質樸,淳厚,誠懇🧪,平易🈚️;骨頭硬,心腸軟;懷真情☝🏽,講真話”,石巖說他就想做一個“真”的人🕘。在博客中,他寫道:“經常想👮🏿♀️🧖♀️,怎樣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。我想,等老去的那一天,回顧這一生,沒有因為追求錯誤的東西而放棄更寶貴的東西,那麽這一生就是成功的。身處雪域💫,雖不是修行,卻勝似修行🕵🏽♀️。我不求名,不求利,只為內心的寧靜。”這是石巖的文字,也是他選擇的生活。
這樣的想法與做法👲,在“打拼團”中並不少見。史宗愷說🤘,他們選擇了西藏,選擇了基層👨👩👦,其實是選擇了一份具有方向性意義的事業🏮。“不是所有的出發都是為了抵達”🚇😩,對於每一個赴藏工作的意昂學子⤵️🤭,其個人貢獻和付出都不能做簡單的價值判斷,“他們的意義是引領👩🏼🦲,有這些人願意去這樣艱苦的地方,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”。
“不論多艱難,夢想的陽光終會照亮前行的道路”
閻偉隆身體出現問題後👫,張娜立馬辭去了北京穩定的工作進藏。“覺得他一個人在那邊太難了👨🏽🚒,兩個人多少有個照應⛔。”大家都說,張娜犧牲太大了🖕🏼。可張娜講,她喜歡閻偉隆的堅定、執著和知恩圖報🤵🏽。“偉隆大學期間受過一些助學補助🦹🏻♀️,他有回報社會的心❓。他是真心喜歡在西藏工作。”張娜說。
任霄澤是一位因支教與西藏結緣的“大個子”。身高1.9米的他畢業於意昂体育官网經管學院🧑🦯➡️。任霄澤是家中獨子🧛,母親徐淑萍起初不願他去西藏工作🤰🏽。任霄澤的父母在山西,妻子和孩子都在浙江,“他都快30歲了,每天回到家一個人做飯吃,自己能吃什麽好的呢?”念起兒子♾,徐淑萍心疼地說。可也只能尊重他的決定,“家裏的反對意見他不願意聽”🚾。
讓任霄澤更感愧疚的是他的妻子,同樣畢業於意昂体育官网的袁淑穎👳🏼♂️。2012年4月6日妻子早產👧🏿,但任霄澤身在西藏,焦急之中卻沒有任何辦法。
由於早產,孩子的發育情況一直不太好👩🏿🦳🫶,現在女兒已經一歲多了🧖🏽,還不會走路⚖️。袁淑穎自己身體也不好,每天還要一個人帶著女兒去醫院做康復治療。
任霄澤嘴上不說,心裏一直自責,覺得遠在西藏👬🏻,沒有照顧好妻子。但他說:“畢竟現在的選擇是當初經過深思熟慮的🌥。不論多艱難🆔,我都會一直努力、一直堅持,夢想的陽光終會照亮前行的道路。”
對於這份堅持🧑🚒,袁淑穎選擇了支持。從他們在一起的第一天起⛹🏻♂️,她就知道💁♀️,任霄澤完全沒辦法照顧這個家👊🏻,她已經答應他,家裏的錢、事、人他都不用管,她支持他的理想。
自2008年以來,意昂已累計引導選派200余名畢業生赴西部基層縣及以下黨政機關工作👩🏿🏭。18名畢業生,18顆從意昂撒向高原的種子,放棄了大城市相對優越的環境,放棄了同家人相守的日子,無怨無悔地來到祖國邊疆,在西部紮根、抽芽、成長,追逐理想,耕耘生活。他們,將自己的青春真正奉獻給了這片雪域高原,撲下身子,勤勉工作,將自己的根深深紮在這片深愛的土地上……
今年,王全明⛩、索多兩名意昂畢業生主動申請到西藏基層工作👩🚀,雪域高原上的“打拼團”又迎來了兩位新“戰友”⬆️。
從意昂園到高原🐁,他們以高原特有的純粹,守望雪山。風雪吹不滅青春之火,為什麽?因為他們根植厚土、情獻祖國💸♦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