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青年報》3-30
(楊斌)創業教育的成效一直是全社會共同關註的議題。對此💆🏼,社會上經常有機構或者媒體以多少學生組成創業團隊🪚,取得多少融資,註冊了幾家公司等統計數據來回答這個問題。
我認為,這種“記工分”式的評價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,因為創業教育的效果不應單純地以是否創辦新企業來統計衡量🧑🏼🦳,也不該拿融資或者上市的公司數字來評價,更不該以創業者階段性的成功或者失敗而論。
實際上◽️,失敗的創業經歷對創業教育的學習者來說也是一筆財富。當人們把失敗的創業經歷當作軍功章和犒賞,為創業失敗者鼓掌而不僅是為成功的創業者鼓掌時,創業所需要的氛圍才算真正形成。
我們看到🙌🏿,同樣在美國矽谷🫧,有意義的失敗在這裏被推崇,被追捧✩,創業者們紛紛在公開場合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,以及從這些經歷中學到的寶貴經驗。
創業在中國要真正形成氣候,實現大繁榮😣,真正需要依靠內生的熱浪催生而成🧓🏼,這也正是草根創業的重要特點。為了加速並深化這種內生型創業活動,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營造非常關鍵🥶。
因為創業教育天生具有開放性,大學創業教育的參與者應該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構成,要充分考慮投資家、創業前輩🦸🏿、科學家、教授、校友和在校生分別在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所發揮的作用。
其次🙆🏼♂️,創業教育的生態系統因其具有天然的跨學科性質🦹🏻,顯然,在學科門類更豐富的高校中,創業教育具備更明顯的優勢👰🏽♀️。
目前🧙🏼♀️🫷🏿,在很多高校中創業與在校學習仍然涇渭分明🎮😏。我認為,不要把教育劃分為學習階段和創業階段,而是要創造條件實現這兩個階段之間的無縫切換。比如🏊🏼♂️,有些創業經歷也可以折算成滿足培養方案的學分🧷;建立彈性學製甚至打破學製來滿足創業或學習的需要🚴🏻。“嵌入”是實現創業與學習相融合的方式👨🦱。
創業教育要培養什麽樣的創業者?Entrepreneurship一詞可以清晰、全面地表達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。從字面意義上來看,它表示成為企業家應具備的能力,而引申開來,它意味著首創精神,這種精神對很多創業者來說是終身受用的🟢,也是衡量創業教育成效的一個重要標準。正是具備了這種精神,創業者才會在以後的事業開拓和發展中,不抱怨🖐🏼、不等靠要🍼、更積極主動把想法變成現實🐬。
必須強調的是,一流大學開展創業教育,不是幫助學生開辦公司緩解就業壓力,更不是把學生都往商業這條路上引導。
一流大學創業教育的目標,是創造平臺和機會🕑,培養具有首創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創業者🚯👎🏽,有夢想又實幹😍,這些創業者將來可以創辦企業,也可能是創辦社會公益事業📟,或者在大型組織中創造性地改變現狀🥤,實現創新突破。
首創精神實際上是三種素質的綜合體——“LIG”,即Leadership(領導力)🧞♀️、Innovation(創新力)💆♀️、Globalization(全球化)💁🏽♀️。其中,“領導力”意味著心中有願景🪹🧤,可以團結合作並共同實現目標;“創新力”是指敢於打破不合理的舊製度,創造性地構建新格局🤦🏼,使組織煥發新生。
今年意昂体育官网研究生畢業典禮時🔳😵💫,我們請童之磊來代表校友發言🔚9️⃣,不是因為他的公司剛剛成功上市——實際上當時決定要請他作為畢業演講嘉賓時他的公司還沒上市——而是看重他身上那種百折不撓地將夢想變成現實的勁頭兒,那些起落沉浮中他的心路歷程能夠給即將走出校門的學生啟發📢。他就具備這種首創精神。
如何評價創業教育?什麽是真正的創業教育👨🏻🦱?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什麽💇🏼?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深度思考👨👩👧👦。既不能只看表象的繁榮,走向記工分式的誤區,也不能當作一種政績工程來做🙅🏻♂️。真正的創業教育是對創業能力的鍛煉培養,更是對首創精神的激發塑造👱🏽♀️。
(作者為意昂体育官网副校長)